除了萌化的“脉脉”,大阪世博会还有啥
终于终于,在争议和忧虑中,2025年大阪世博会近日正式启幕了。
前有吉祥物“脉脉”造型诡异,从问世之际起就一直被吐槽,后又是临开幕一个月时,有媒体爆出工程进度严重滞后,海外展馆建成仅两成。还有更令人担忧的就是,大会最受瞩目的标志性建筑,由藤本壮介操刀的“RING”,在刚刚被吉尼斯纪录认证为“全球最大的木制建筑”后仅一周左右,就出现了护墙局部坍塌的事故……
不过,好歹是世界级盛会,开幕首日,纵使天公不作美,大阪世博会预估入场人次也达到14万次,而我们也从各种互联网碎片中,拣拾了一些有趣的内容——除了那些造型各异的建筑外,本届世博会还有哪些可看好看的?
“脉脉”完成了翻身仗
还是从大会吉祥物“脉脉”说起吧。
蓝色的身子,头上围着一圈形似大肠的红色“头套”,还长着几只眼睛,虽然设计师山下浩平解释称灵感源自大阪“水之城”的别称(蓝色部分)以及象征生命的细胞(红色部分),但形象一经公布,几乎是一边倒的,大众对于这个邪门诡异的吉祥物充满疑惑和不满。

不过,不要质疑日本人“萌化一切”的能力。
从大会倒计时500天开始,脉脉开始频繁出现在互联网上,到处“旅游”,和人们互动并为大会倒计时……在写下不少“脉脉的日记”后,人们的态度开始出现变化了。
哪里丑了?不是挺可爱的吗?

当它只是平面上一只造型不明的东西时,怎么看怎么奇怪,可当它走进真实世界,像个“人”一样旅游、玩耍,挥舞着小短手开心地蹦跳,还一直咧着嘴、歪着眼对你傻笑时,是不是看上去就顺眼多了?
甚至会发出网友那样的感慨:“没想到这奇奇怪怪的东西受众是我。”



总之,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疯狂营业,脉脉总算实现了形象上的“翻身”。据说,世博会首日,脉脉的周边店就大排长龙,甚至有些商品快速售罄。
特别是它的“红头套”,在经过官方“你也能成为脉脉”的营销后,更是被不少人种草,争相买来给自己心爱的玩偶,甚至自己,套上。


不得不说,脉脉太励志了。从最初的万人嫌,到现在的万人抢,它的“逆天改命”充分说明,没有丑吉祥物,只有不努力的吉祥物。
不知道此刻的你,有没有对他改观?

Blue Ocean Dome展馆:循环的水流
Blue Ocean Dome是原研哉和坂茂联手设计的企业馆之一,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议题。展馆总共分三个部分,其中,第一个场馆,主题为“Circulation”,核心是一个展示水流的装置,用网友的话说,搬个小板凳能够看上大半天。

利用超疏水材料,水流从最高处形似鹿威的装置中淌出,经过一块倾斜的、设有许多凸起的白板,变成一颗颗水珠后,又在板下汇聚成一汪“池塘”,而后顺着蜿蜒的“河道”一路流淌到最后的圆盘装置里。“池塘”里的水,还有另一个去处:透过底部的小孔,水一滴滴地坠入“河道”边一条窄窄的、一节节拼搭起的“竹筒”通道,一颗颗地滚落下去,最后也汇聚到尽头的圆盘里。
整个装置,好似模拟了水流自山巅而来,最后奔涌到大海的过程,中间或有分叉,但最终万流归海。



这个装置最动人的地方,或许就是在超疏水材料上,水呈现出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形态,像水银一般,滴落时候颗粒分明,流淌的过程也一点不会拖泥带水,涓秀而清冽,义无反顾奔向终点。
它让我们重新感受水,或许也会有那么一时半刻,能思考一下我们与水、地球与水的关系。
波罗的海国展馆:留言不必长久
另一个有趣的装置,同样和水相关,在波罗的海国家馆【Baltic (Latvia & Lithuania) Pavilion】。展馆旨在呈现人、自然和科技间相互作用的关系,其中最核心的装置,是一座绿色玻璃幕墙。
绿色,象征着地球,通过独特的技术,这块玻璃幕墙上会不断形成冷凝水,游客便可在上面随意作画、留言。
当然,就像你洗澡后在满是雾气的镜子上随意的涂鸦一样,这些“作品”在经过一段时间后,便会消失,重新覆盖上冷凝水的墙壁,留给后来的人写下新的话,绘上新的图。



啊,果然人类只是暂时的,地球才是永恒。
NTT馆:把风扇穿上身
接下来是另一个企业馆,NTT馆(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,日本电信电话)。
不知道你是否还留有上海世博会的记忆?总之,我与之相关的身体记忆就是热,大汗淋漓,那些大排长队的展馆外,即使风扇时不时会吹出水汽来降温,也无法改变最后我只想走进那些没什么人去但冷气十足的场馆。
是的,逛到最后只想坐着叹空调。
这个问题,此次大阪世博会NTT馆的工作人员们,可能就无需面对了。由日本设计品牌Anrealage出品,NTT给他们场馆工作人员的服装都装上了风扇。

当然,工作人员大部分时候身处场馆内,因此,机智的你大概也猜到,这些风扇不完全只具有功能性。
根据Anrealage给出的解释,这套制服从“平行旅行”的概念出发,利用风来表现穿越时空的视觉感受,大小不一、排列有致的蓝点,象征着远方的生物联系。用Anreleage创始人森永邦彦(Kunihiko Morinaga)的话说:“这些衣服超越了差异性,将各个点连接起来,通过分享感官来拓展人类的潜力。”(愈发抽象了。)
整套衣服由5件组成,包括外套、polo衫、帽子、背包和徽章。其中,外套上装有小风扇,当风扇启动时,整件衣服就会像气球一样被吹起来。Anrealage官方说法就是,让人看上去如同“云朵”般,风的鼓动,会带来衣服形态的不断变化,在朦胧的轮廓下,走在一起的人们会产生一种彼此连接的感觉。


瑞士馆:和米兰设计周梦幻联动
大阪世博会的开幕日(4月13日),恰好是米兰设计周的最后一日。
本次米兰设计周上,“Designed in CH Made in JP”展览中,便展出了瑞士洛桑艺术设计大学(ECAL)学生为大阪世博会瑞士国家馆设计的系列座椅。

该系列名为“HUG chair”,共十把椅子,是瑞士馆专为世博会举办的设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作品。这些椅子最后由日本家具品牌Karimoku生产制造。
这些可以反向堆叠起来的椅子,通过简单的曲线,达到了功能性、舒适性和美感的高效结合。当两把椅子堆叠在一起时,它们似乎拥抱在一起,简单的造型设计,却能唤起安静的、温暖的人情味。


最后,据说园区在利用音乐营造氛围这件事上,堪比迪士尼,特别是在标志性建筑“大屋根”顶上漫步时,耳边舒缓的音乐能带来非常心旷神怡的感受。
如果你恰好身在大阪世博会现场,欢迎与我们分享更多有趣好玩的小细节和独特内容!
